

钍基核裂变能全国重点实验室 |
|||
-钍基核能物理中心-
|
|||
熔盐机械工程技术部 |
|||
仪控工程技术部 |
|||
熔盐化学工程技术部 |
|||
-核能综合利用研究中心-
|
|||
材料研究部 |
|||
钍铀循环化学部 |
|||
应用化学技术部 |
|||
氚科学与工程技术部 |
|||
核与辐射安全技术部 |
|||
应用加速器技术部 |
|||
反应堆运行技术部 |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与合作高校间的交流、充分发挥双方优势,紧紧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这一核心任务,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新路径与新机制,2025年8月21日至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在甘肃武威园区组织召开“科教融汇,协同育人”工作研讨会。来自成都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华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等10所高校的院(系)领导及学科带头人,上海应物所所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共计30余人参会。会议由上海应物所科研与教育处副处长钟静主持。
上海应物所副所长蔡翔舟在欢迎辞中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各合作高校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深化科教融合是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任务,期待通过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推动科研与育人深度融合,为国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输送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随后,上海应物所所务委员邹杨研究员系统介绍了研究所的整体发展、科研布局及目前承担的重大科研任务及研究进展,全面展示研究所的科研实力与人才培养基础。钟静详细汇报了研究所在深化科教融合、优化培养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推进高校协同育人方面的多项举措与成效。
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强作题为《核科技强国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复旦探索》的报告,围绕“三五四”学科发展战略、“理工并重、本研融通”的一贯制培养体系以及六大新工科“创新学院”与重大科学平台建设,系统介绍了复旦大学在核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建军以《关于核领域人才联合培养的几点思考》为题,重点探讨核领域领军人才的协同培养路径,提出面对国家核能战略重大需求,建立“边学边研、学研互促”的新型培养模式,通过项目制课程、校企协同育人及数智化教学平台,有效贯通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全面提升学生应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罗文以《南华大学核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与进展》为题,重点分享以“价值引领、名师引育、创新引擎、实践引路”为核心的“四引”育人模式,并介绍相关举措在推动核科学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效。
报告结束后,与会代表围绕新时代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与实施举措展开深入交流,重点围绕课程体系建设、科研实践平台共享、科研攻关项目合作等议题进行讨论,并在下一步合作方向上达成多项共识。
会后,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通过观看宣传视频和听取现场讲解,深入了解了实验堆的建设历程与关键技术进展,切身感受到上海应物所在先进核能技术研发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
本次研讨会是上海应物所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会议不仅搭建起高校与研究所之间的高效沟通平台,也为深化“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共同服务国家核能战略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科研与教育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