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亮研究员荣获“胡济民教育科学奖”

近日,第十六届全国核物理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会上,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核物理研究室的马国亮研究员荣获第六届“胡济民教育科学奖”。

马国亮2006年于上海应物所获得博士学位。2006年8月加入上海应物所核物理研究室工作至今,现任核物理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曾获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并入选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06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他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作为骨干参与了科技部“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等重要科研项目。他目前兼任上海市物理学会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委员会秘书,上海市科技系统少数民族联合会副秘书长。

马国亮研究员主要从事相对论重离子碰撞领域的物理研究。他作为RHIC-STAR国际实验合作组成员,测量了phi介子产生的能量和反应系统依赖性、三强子方位角关联分布。他使用粒子输运模型研究了类马赫和山脊结构的起源和性质,创造性地开展了集体流、热斑,光子-强子和双强子方位角关联等一系列研究工作。他目前主要开展整体喷注的能量损失机制、手征磁效应、和小尺寸碰撞系统中的集体运动等研究工作。他目前已经发表SCI论文60多篇,其中包括Phys. Rev. Lett. 论文3篇,被国内外同行大量引用,并多次在国内外重要会议上做大会邀请报告。

“胡济民教育科学奖”是为纪念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和教育家胡济民先生,鼓励为发展我国核物理与核聚变事业、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教工作者和研究生,由北京大学胡济民基金会和中国核物理学会于1999年设立的。“胡济民教育科学奖”创办17年来,已在我国核物理学界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我国青年核科技人才的迅速成长。截至目前“胡济民教育科学奖”获得者共有30名,他们都成为了我国核科学教育事业和各自研究单位的骨干中坚力量。(核物理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