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物理”课程在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成功举办

为填补我国医学物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缺,提升医学物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充分发挥我所在医用质子加速器研制及应用领域中的优势,我所成立了由主管所长牵头、医学物理领域科研骨干以及研究生部工作人员组成的“医学物理”教学小组,精心策划与组织教学、实习方案。2014年4月,首届“医学物理”课程在我所成功举办,共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物理”方向10位同学及25位我所博士研究生完成了该课程的学习。

4月3日上午在“医学物理”课程开班仪式上,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李燕副所长就我所相关领域科研情况、课程设置目的等教学内容作了系统的介绍,“医学物理”课程设立面向国家工程应用人才建设需求,与高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实施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适应个性化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从而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选派我所科研骨干承担指导任务并鼓励学生参与先进科学装置科研实践,培养了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有利于促进科教创新资源向人才培养聚集的新机制。

“医学物理”课程主要由课程教学、科研实习和文献调研交流等内容组成。在各研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李德明研究员、夏晓彬研究员、高兴宇研究员、肖体乔研究员、蒲越虎研究员、冷用斌研究员、丁建国研究员分别围绕加速器原理及技术、加速器控制及束流诊断技术、加速器辐射安全系统、X射线的产生及其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同步辐射医学成像应用、质子治疗装置和治疗计划等专题对研究生们进行了系统授课,使同学们能借助已掌握的基础知识,系统了解“医学物理”相关科学研究及在医学中的应用。除授课外导师还向学员们布置学习任务并在教学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浏览国际主要学术研究网站、查阅相关文献、师生学术交流互动等进行学习。随后,同学们走进广阔的“课堂空间”,在我所的科学装置设施上进行加速器相关技术及电子系统控制应用实习、成像研究方法观摩、辐射防护实验操作和数据检测等一系列科研实践,初步体验了大型科学设备的运行操作,不同程度的扩展了专业知识。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采取课堂学习与实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措施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使其体会到了理论与实际研究相结合的过程。

此次开设的“医学物理”课程,是基于发挥科教结合、协同创新优势,培养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促进并加强了我所与高校的有机合作,为高校研究生培养注入了科研院所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智力资源,展现了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作用。(研究生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