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纳米气泡、纳米液滴及其应用国际会议在苏州成功举办

    2018年10月16日至19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同济大学和苏州纳米所联合举办的“2018纳米气泡、纳米液滴及其应用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bubbles, nanodrople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NANOBUBBLE2018)” 在苏州西郊利物浦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是继2014年10月在上海光源召开了“Conference on Nanobubbles, micropancak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国际会议之后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二次纳米气泡国际会议。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荷兰、捷克、日本、新加坡、巴基斯坦、加拿大、瑞典、英国、法国13个国家的163人参会,其中国外参会代表38人,约54个单位代表参加。另外,大会吸引公司赞助商8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胡钧研究员担任会议主席,上海应物所的张立娟研究员和同济大学的李攀副教授担任会议秘书,都是长期从事微纳米气泡研究或应用的研究者和推动者。

  会议开幕式上,胡钧研究员致欢迎词,同济大学徐祖信教授致开幕词。会议主要由7个主题组成:纳米气泡、纳米液滴;纳米气泡产生的最新实验方法和技术;纳米气泡稳定机制;气体/纳米气泡的生物学效应;纳米气泡的应用;工业和公司应用;水、纳米气泡相关科学。会议共有54个口头报告、30个海报,评选出了五位优秀海报奖。

  纳米气泡是若干科学家十几年前观察到的一种新现象,可以在固液界面、体相中长期稳定存在,其稳定机制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论解释。近几年,纳米气泡在环境、医学、工业和农业等领域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企业界广泛的关注。本次会议汇集了国内外在纳米气泡研究和水科学相关领域最顶尖的学者,企业界人士纷纷加入,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风暴”。本次会议上科学家们充分展示了纳米气泡研究领域取得的一系列进展。例如,指出界面纳米气泡内部的高密度可以解释纳米气泡的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报道了利用交替极化电解水的方法产生体相纳米气泡的方法;指出污染物来源对纳米气泡稳定的影响;提出荧光时间成像和AFM联用技术可以区分界面有机物污染和纳米气泡;涌现出检测纳米气泡各种性能的先进技术,如AFM力谱成像技术、X-ray吸收谱和显微技术、荧光时间成像和AFM联用技术、冷冻电镜和微天平等技术。特别是表面等离子共振显微镜和全内部反射荧光技术的联用,可以动态观察纳米气泡的产生;利用微天平测量纳米气泡和颗粒的密度变化来区分是纳米气泡还是固体颗粒。

  另外,纳米气泡在生物学效应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理论研究了不同气体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测定了不同气体特别是Xe结合蛋白的生物活性变化,并通过先进同步辐射技术进行了含量的测定,这些实验数据有利于解释Xe气的麻醉机制;纳米气泡对多肽自组装的影响;纳米气泡对磷脂层的影响;氧纳米气泡具有许多生理效应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防御非常有益,氢气水的生理效应也可能有纳米级的氢气泡参与。氢纳米气泡被证明可以去除集中活性氧自由基,效率高于溶解氧的水;臭氧纳米气泡应用于口腔消毒。

  纳米气泡在农业、环境等应用方面,也有许多令人鼓舞的结果。例如,在治理湖中的蓝藻方面效果非常明显;植物在富有空气纳米气泡的环境中比不含气泡的情况下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纳米气泡促进植物和鱼类的生长;纳米气泡水可以提高稻田中水稻的产量;纳米气泡可以减轻藻类的氧化和毒性……涌现出一批先进的纳米气泡产生装置为上述应用提供很好的服务。

  会议另外一个重要议程是召开纳米气泡国际委员会会议。纳米气泡国际学会是在2014年上海光源召开的纳米气泡国际会议上宣布成立的。本次会议召开了部分委员的会议,共有18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委员参加。会中,各位委员发表了自己对纳米气泡研究的见解,一致认为,今年的纳米气泡国际会议的报告水平明显高于2014年,经过4年的时间吸引了大量的新的团队加入纳米气泡研究的行列。会议还确定了下一届纳米气泡会议2020年在德国召开,2022年在日本召开。

  最后一项重要的议程是成立了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业委员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委员。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李兆军研究员主持,对参会的各界人士表示热烈欢迎。经过征求现场委员候选人意见,李兆军研究员确认并宣读了第一届委员会组成人员。顾问:陈邦林。主任委员:胡钧,副主任委员:李杰、李攀、张现仁、陈鲁海、蔡建、蔡林卫、穆华仑,秘书长:李兆军,副秘书长:王标、吕自清、张立娟。共1名顾问、97名委员。

  随后,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应物所胡钧研究员致辞,介绍了现有微纳气泡研究理论与技术在各个领域开始呈现出其独特的应用前景,中国成立微纳气泡专业委员会是恰逢其时,必将成为基础和应用的有力桥梁。同时也指出微纳气泡理论及检测技术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号召更多领域的专家与学者携手为中国微纳气泡技术的未来发展之路“添砖加瓦”。四名分别来自英国、日本、新加坡和美国的ISO/TC281国际标准化组织微细气泡技术委员会主席、秘书长和委员见证了整个成立过程,并分别致辞,对中国成立微纳气泡专业技术委员会表示热烈祝贺。他们一致认为,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一定能够推动全球微纳气泡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大会学术顾问陈邦林先生回顾了中国微纳气泡应用发展历程,十年后的今天微纳气泡正在中国各个领域的应用全面发展。他表示,此次微纳气泡成立大会人才云集,基础研究和应用团队齐心合力,定能推动中国微纳气泡技术迈向新的辉煌。在随后的学术交流环节,5名来自不同学术和企业届的代表就微纳气泡表征等方面做了专题报告。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中国微纳气泡理论研究者、相关装备制造者和各领域应用实践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填补了中国微纳气泡组织的空白,是中国微纳气泡科学和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此次国际会议得到了JPK Instruments, Malvern Panalytical, Shimadzu, HORIBA Scientific, Bruker, Nippon Beatty Lease Co., Ltd, Shanghai Nanobubble Nano-tech. CO., Ltd and AnHui Heng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8位赞助商的大力支持。

  此次纳米气泡国际会议的召开,大大促进了国内外科研人员和企业界专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了“纳米气泡”的科研和应用。而国内微纳米气泡协会的成立则标志着国内学者和企业开始了紧密合作,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在不同领域涌现出大批纳米气泡相关的重要应用,特别是为国家水污染治理、工业和农业提供绿色和高效的先进纳米气泡技术。
图片1.jpg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会议主席胡钧研究员致欢迎词


图片2.jpg

同济大学徐祖信教授代表同济大学致辞


图片3.jpg

下一届会议主席、德国Siegen大学Holger Sch?nherr教授在做报告


图片4.jpg

大会合影


图片5.jpg

第一届微纳气泡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