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次上海市结构生物学合作网络会议在上海光源成功召开

2016年5月7日,由上海市生物物理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七次上海市结构生物学合作网络会议”在上海光源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营养科学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光源、上海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科研机构近40个课题组的242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

上海应物所生命科学部主任何建华研究员致开幕词,并作了题为“基于X射线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机遇与挑战”的报告,介绍了未来X射线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可能扮演的角色,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来自浙江大学的赵烨教授详细介绍了耐辐射球菌核酸水解酶RecJ蛋白与DNA的复合物晶体结构,并阐述该蛋白作用于DNA底物5’-3’端方向选择性的分子机制;来自同济大学的王春光教授介绍了生动有趣的分子马达蛋白kinesins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结果;上海有机所王婧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恶性皮肤癌靶向蛋白MITF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在上午报告的第二部分,首先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梅晔教授介绍了利用从分子力学到量子力学的能量加权的自由能计算方法;随后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丁建平研究员组的研究生王嵘同学介绍了BIG蛋白通过其氮端DCB结构域与小G蛋白Arl1相互作用并将其锚定于高尔基体的结构基础。来自通用电气医疗系统贸易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及Quantum 量子科学仪器贸易(北京)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则在上午报告的最后环节介绍了各自产品和技术在结构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关注。

下午来自蛋白质中心的黎彦璟、中科院上海植生所的齐晓峰、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张凯华和李琦、复旦大学的袁红和杨文静、上海交通大学的张勇和陈柳青、华东师范大学的夏飞等一批青年学者分别做了精彩的报告,介绍了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最后上海科技大学王丁杰博士介绍了利用X光进行分子成像的方法和仪器发展,蛋白质中心刘广峰博士则介绍了在上海光源NCPSS BL19U2开展生物小分子小角散射实验的的相关情况。

本次会议共安排了19个报告,与会人员不仅认真地听取了报告,也积极踊跃的参与讨论,会议气氛非常热烈。报告结束后,经过专家评委投票评定,王嵘、齐晓峰及张凯华共三位青年荣获了报告优秀奖,由何建华研究员、冯雁教授及向嵩研究员分别向三位获奖者颁发了由上海市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丁建平研究员签署的“青年原著性学术报告优秀者荣誉证书”。

本次会议为沪浙地区结构生物学领域的最新成果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为该领域研究生展现自己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得到了Quantum 量子科学仪器贸易(北京)有限公司、通用电气医疗系统贸易发展(上海)有限公司、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上海澎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富默乐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知楚仪器有限公司、英国应用光物理公司、广州聚能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及上海洁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10家公司的大力支持。(生命科学研究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