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一个民族的崛起,首先是精神的崛起;没有精神的崛起,任何民族的崛起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苦难辉煌》序言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光辉历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铸就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革命精神,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谱系,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联想到当年钱学森刚归国访问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院长陈赓大将问他:“您看中国人能不能搞出导弹?”钱老毫不犹豫地回答:“为什么不能?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就不能搞?难道我们中国人就比他们矮一截?”陈赓听了钱学森的这一表态后,非常高兴地说:“我要的就是您这句话。”为了践行和实现“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矮一截”的诺言,作为航天领域的最高技术统帅,钱学森用他生命中精力最充沛、才华最横溢的一段年华,率领老一辈航天人白手起家、开创先河,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出了中国航天事业辽阔而宏伟的美好蓝图,中国终于在酒泉戈壁滩上成功发射我国第一枚“东风一号”地地导弹,终于成功实现“两弹结合”,终于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东风五号”洲际导弹、第一颗通信卫星……一个个史无前例的成功,横空出世的不仅仅是让西方世界震惊的大国重器,更重要的是,铸就了以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代表的“航天三大精神”。本书中的“爱国、奉献、求实、创新、协同、育人”六大主题,以及48个感人故事,是对“航天三大精神”的生动诠释,更加深化了其丰富的内涵,更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抓手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激发强大创新动力,必须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秉持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进入新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以支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己任,着力攻克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的基础前沿课题和关键核心技术,从而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荣业绩。
培育和增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围绕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基础研究力度,不畏挫折、敢于试错,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面对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够静心笃志、心无旁骛、力戒浮躁,甘坐“冷板凳”,肯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从而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在新发展阶段,在迈向科技强国的征途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前列,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激发强大创新动力,必须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秉持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进入新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以支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己任,着力攻克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的基础前沿课题和关键核心技术,从而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荣业绩。
培育和增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围绕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基础研究力度,不畏挫折、敢于试错,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面对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够静心笃志、心无旁骛、力戒浮躁,甘坐“冷板凳”,肯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从而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在新发展阶段,在迈向科技强国的征途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前列,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