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精神读本心得-爱国主义
钱先生一生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堪称当代的民族英雄;而且他走过的人生道路,无论是学术的成就还是幸福的婚姻,也都堪称典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钱学森是中国的科技巨人,也是世界顶尖的科学家。10月22日,2008年度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北京大学教授徐光宪院士谈到“国人不必为没有诺贝尔奖自卑”时举例,“钱学森是十年一遇的世界伟大科学家,超过一年一遇的一般诺贝尔奖得主”。1989年在美国召开的国际科学技术会议上,钱学森被授予“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1999年他又被国际媒体选为“影响20世纪科技发展的20位世界级科技巨人”之一。这20位巨人中第一位是爱因斯坦,之后是玻耳、居里夫人、冯?卡门等,钱学森排名第18,是20位巨人中唯一的亚洲人。
出生于20世纪初的钱老,经历了时代变换的风云,承受了科学研究的辛劳,其生命轨迹却长达近1个世纪。同时,钱老喜欢画画,而且画技不俗,还擅长吹圆号、吹口琴。热爱艺术的钱老一生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2005年7月29日和今年8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两次登门看望钱老,钱学森当面就“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建议,还提出了“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够创新,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的观点。
我要好好学习,学习钱学森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放弃,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发挥的更好,像钱学森一样,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发挥出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一份力。 还有很多像钱学森一样的爱国人士,我一定去多读读他们的爱国故事,不断地充实自己,鞭策自己,努力,加油。
《钱学森爱国故事》带给我的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爱国主义者的情怀及其铸就的精神高地。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其精神化作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地,成为一种象征,而值得永远学习。什么是爱国主义?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这就意味爱国是一种情结,是一种价值观念,是检验一个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尺度。
我们完全可以肯定,中国越是发展,越是需要钱学森那样的爱国主义精神。一部中国近代史充分证明,一个国家的兴起和没落,一个民族是否赢得其他民族的敬佩,很重要的是赖于民族精神力的提升,赖于整个民族形成强大的内聚力,也就是说中国要走向世界,需要经济的强大,但是一个民族没有了精神,有肉无骨,即使表面再强大,都不能抵挡外部的轻轻一击。这也是弘扬钱学森爱国精神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所在。
当然,我们在关注钱学森的科学成就,关注中华民族强盛之基等诸多问题之时,更应思考的是揭示科学家科学创造的动因。发生在钱学森身上的一个个故事充分说明并再次印证,所有自觉的科学家,其所以能够产生伟大的创造,根本是缘于对科学的崇尚,缘于造福人类的使命意识。科学家一定是超越自我而关注更广泛的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命运的人,因而是较少受物欲和功利左右的人。钱学森就是这样的科学家,他一生都在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思考支撑中华民族强盛的命题。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又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学习,并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后来又拜着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学习航空工程理论。钱学森学习十分努力,三年后便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很想回国报效祖国,可是美国不准他回国,美国的海军次长金布斯说钱学森相当于五个师的兵力,就是枪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去。但是后来,钱学森历经千心万苦,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并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现。看了这些故事,我不禁眼眶泛起红润,被泪水冲湿,内心激发了爱国情怀。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同样,艺术无国界,但艺术家也不能忘本。你既然已经选择宣誓效忠其他的国家了,难道你说你还深深地爱着生你、养你的祖国吗?学学钱学森吧,爱国是实实在在的,“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