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新入科研世界,时常困惑缠身,近日读毕《杨福家传》,颇有感触。 

  穿过时间的长廊,回首杨福家先生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奋斗里程,充满了感叹。先生之旧事,其经历之丰富,早已深深埋藏在我心中。他们如阳光下的金沙,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翻开厚厚的书籍,杨福家先生的那些美好的时光又好似在眼前浮现。先生那为了美好未来所付出的勤奋与努力,为了成功人生所进行的奋斗与进取,那些难忘经历如海边那温暖双足的细沙让人眷恋让人难忘。 

  (一)父慈子孝 · 循循善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的童年时代,大部分是生活在家庭里。这短暂的童年,恰恰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培养性格、品德,为形成世界观打基础的时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深远的影响。杨福家先生的父亲虽然是一介商贾,但是他尊重读书人,自己也十分爱好学问,因此十分重视教育。他对孩子们的循循善诱,倾尽所能将子女们送到上海最好的学校接受教育,也很好的为杨福家先生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基础。 

  诚然,教育的目的在启发人性中固有的求知、想好、爱美的本能,使它们尽量生展。中国儒家的最高的人生理想是尽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参天地之化育。教育的目的可以说就是使人尽性发挥性之所固有。杨先生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支持及重视教育,甚至用当今的眼光看来都不过时。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有这份远见卓识,在我看来,也是很让人钦佩的。 

  (二)一心向学 · 厚积薄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老夫子一言道出学习之真谛。学与思往往是一起的。当然智慧的学习方式很多,智慧学习,能从学中收获快乐与幸福,领悟一种人生。杨福家先生在格致中学的学习经历,恰恰很好地印证了这句话。格致中学作为上海市重点中学,也作为我国近代最早系统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新型学堂,这种优渥的学习环境,很好地为先生厚积薄发打下了基础。在老师的启发下,先生愈发奋发上进。 

  联想到如今,我们正处于青年,在上海应用物理所这个大家庭中,也拥有和杨先生一样优渥的科研条件。所以我们更应该像先生那样,愈发努力奋进,汲取前人智慧。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觉活着力量。从心底散发的爱的光辉凝聚成的智慧,踏一路金花风雨,摇一路声声驼铃,采一路兰芷芳菲,唱一路歌不断。茫茫学海,勤奋作帆,智慧作舟,泛舟于上,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收获成功的风帆。我们应该智慧地去学习,向人生新的希望迈进。 

  (三)坚守初心 · 柳暗花明 

  一面一面地翻,细细地品味着。忽然,一段话锁住了我的眼球,那是一段关于坚强的话。书中写道,在动荡的岁月里,杨福家先生却一心想着祖国。毅然回国的他,还没有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抱负,随机遭遇“文革”。从无辜被关黑房间、遭遇多次批斗、被诬陷“里外通国”到参加“五七干校”劳动改造,自强不息的他在当时那个动荡的环境中依然坚守自己的初心。他放弃了自己的专长核物理方向,保持与丹麦学者的交流,并积极联合其他学者合作翻译奥格·波尔与莫特逊合撰的巨著——《原子核结构》。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位智慧的长者,就是这样,以曲线救国的方式,取得了多个处于国际前沿的成果。 

  是啊,当一个人身体健康,充满活力的时候,坚守是比较简单和容易做到的事,只有生活像铁环那样把你紧紧箍住的时候,坚守才更显其光辉。我认为,坚守绝对是个受人尊重的词,因为它从未被我们遗忘,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亦或是将来。坚守是光荣的业绩。当梦想折断了翅膀,当命运遭遇了风霜,谁也免不了悲伤,彷徨,当忧伤凝固了欢笑,当生活面临恐慌,谁也免不了失望,迷茫。生活中挫折与伤痛常在,生命中凄惨与痛苦常伴。我们无法逃避,只能勇敢坚强的面对。恰当的低头并不是一种懦弱,它是一种真正的大智慧。正因如此,它才难以做到。 

  更可贵的是,当一切云淡风轻以后,先生那份容人的雅量。这点很好地启发了我: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云淡风轻的过程。这个世界层层叠叠地向我们展开,这一刻迷离的面目,下一刻就会清晰;这一刻不能宽恕的人,下一刻就会得到原谅;这一刻不能接受的事实,下一刻就会变得容易理解。人的一生不就应该这样吗?我们不断消除着自我的狭隘、偏激和片面,一点一点苏醒着,活到老,并一直醒悟到老。 

  (四)治学严谨 · 坚持原则 

  竺可桢先生曾经说过:科学家应取的态度应该是:(一)不盲从,不附和,一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二)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三)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 

  杨福家先生不仅在科研上奋力开拓,硕果累累,而且在教学上也一丝不苟,尽心尽责。书中写道,为了讲清深奥的基本物理概念,先生注重讲课艺术,诉诸形象,巧加比喻。也正因为这样,一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同时,先生严惩作弊,对全校师生实行诚信教育,不仅维护了考试成绩的价值,也净化了学校的风气。至今复旦大学仍然是一个享誉海外的名校,我想,与先生之严谨治学,是有很大关系的。在新世纪,我们做科研做学问,也还是应该好好领会先生之精神,将这股严谨的风气传承下去。 

  (五)笑对波折 · 终成大家 

  人生中,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总是会充满大大小小的坎坷,总会有顺境和逆境穿插交织,因为事物发展的规律原本如此。顺境,也许是我们渴望的,但逆境总会遭遇到,而且它普遍存在。困难面前,逆境之中,有人沉沦,有人振奋,彼此用截然不同的态度走出不同的道路。当失败这一客观事实发生后,我们所能做的除了承认外,更多地是面对。 

  杨福家先生在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时光里,遇到了很多次危机与挑战。在宁波诺丁汉大学招生伊始,259名新生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学校的一员。可是不到一年的时光,就有两名学生因为个人问题被劝退;宁波诺丁汉大学创立的本身也是个波折与挑战不断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之下,杨先生不改初衷,笑对困难,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后,学校逐渐走上正轨。这才有了如今我们见到的宁波诺丁汉大学。 

  是啊,我们的科研,也不正是这样吗?人生的奇花异草,是不会在平坦行走的路上绽放的,它或许就隐藏在不被看好的事情中,在那些无人选择的跋涉中,在多数人未知的机缘中。要想种出奇迹的花草,你就要撇开众生的目光,笑对身外的非议,在苦累中坚持,于承受中自信,成功或许就在挫败的边缘,下个命运的拐角处,可能就是一片湛蓝的天空。 

  (六)终篇 · 领悟与释然 

  读到这里,我释然了。是啊,虽然一时之间我在某个实验中得到了失败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应该一味自暴自弃,放弃追求成功。因为失败而放弃追求成功是一种最愚蠢的行为,一味的逃避只会换来再一次的失败。如果我始终不正视自己在哪里跌倒,没有反思自己为何跌倒,我相信,纵使我再努力做实验查文献,我也是永远无法跨过重重阻碍到达最终的目的地的。 

  人生长途漫漫,我们不可能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完美,摔上几跤,走几段弯路,这并非坏事,至少让我们品尝了挫败,增添的阅历,让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或许走过终点时我们才明白,一路平坦却少了风景,没有转折也多了平淡。只要经历了,尝试了,走过了,我们赢得的,就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感谢《杨福家传》,让一个迷途之学子,在科研困顿之时,重新找到了接下来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