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的网”

  囡囡:“佐伊,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呀?” 

  我:“马克斯·韦伯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他认为人首先是动物,会受到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的驱使。饿了会吃饭,冷了会穿衣,害怕了会躲避,吃饱喝足了会致力于传递基因。但是,人又不仅仅是动物,他们受困于‘意义’二字,因此人将终生悬挂在‘意义的网’上,不断受苦。 

  囡囡:“为什么‘意义的网’会让人受苦啊?” 

  我:“因为‘意义’构建了人的精神世界。人们天生就会追寻属于自己的‘意义’。人在出生后就开始慢慢编织属于自己的那张‘意义的网’。有的人编得快,有的人编得慢。编得慢的人苦于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会迷茫无助,会痛苦挣扎;而编得快的人若能全身心投入自己的那张网还则罢了,如受限于各种约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那就将受求而不得之苦了。” 

  囡囡:“那如此说来,那些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并全身心投入进去的人岂不是没有受苦?” 

  我:“苦是分很多种的。全身心投入自己所爱的事业其实也要受苦的。只是此时受的苦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苦。” 

  囡囡:“这种苦比你之前说的苦还苦吗?” 

  我:“有的人觉得苦,苦不可耐;而有的人反倒不觉得苦,还觉得很幸福呢。” 

  囡囡:“为什么呀?为什么还有人觉得苦是幸福呢?” 

  我:“因为心甘情愿啊。有的人愿意吃苦,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在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他们爱上了自己编织的那个‘意义的网’,因此吃再多苦他们都认为是值得的。” 

  囡囡:“为什么他们会认为吃苦是值得的呢?” 

  我:“现在关于‘幸福’的研究有一个普遍说法,最高级的幸福就是‘be part of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如果你觉得自己受到了使命的召唤,就是该做这件事,那么你将会得到最高级的幸福。哪怕这个过程是艰苦的,你也觉得不苦。” 

  囡囡:“可是,佐伊,我还是想不明白。” 

  我:“不要着急,囡囡,我们来举个例子吧。杨福家院士小的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甚至是老师眼中的捣蛋鬼。此时他还没有开始编织属于自己的那张‘意义的网’。他上了格致中学后,优秀的老师和教学环境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之后考上复旦大学,他奋发向上,好好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此时,他已经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意义’了。” 

  囡囡:“那杨福家院士是什么时候编织好他的‘意义的网’的呢?” 

  我:“人这一生都在编织‘意义的网’,没有编制好的那一天。但是,如果囡囡想问的是杨福家院士是什么时候真正意义上开始编织他的网的话,我想,那应该是在他被国家派去丹麦交流的时候吧。那个时候,杨福家院士常常会拿周总理的话激励自己,‘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想一想与你们同年龄的1500万人。你们有这样的机会,其他1500万人在干什么呢?身在福中要知福’。被派出国的杨福家院士从踏出国门那一刻开始,他就不仅仅代表自己了,他代表的是新中国,肩负着祖国的荣誉。他已经‘be part of something bigger than himself’了。这就是‘意义的网’之伊始。之后他在丹麦拼命的工作,在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复旦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时殚精竭虑,追求卓越的时候,他都不是在为他自己一个人而奋斗,他是在为新中国奋斗,为新中国的科研、为新中国的莘莘学子、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而奋斗。” 

  囡囡:“哇!听起来就感觉很幸福的样子!” 

  我:“是啊!‘be part of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可是最高级的幸福呢。囡囡想好自己要编织一个什么样的‘意义的网’了吗?” 

  囡囡:“暂时还没有想清楚啊。不过我会抓紧时间想,尽快开始编织属于我的‘意义的网’,然后全身心投入进去,那我就拥有最高级的幸福了!”